首页 历史正文

金庸关系图(金庸家世显赫)

小可爱 历史 2022-06-30 10:00:59 501 0

提到"金庸"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心里都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副画面。

这幅画面的情景不尽相同,也许是张无忌在光明顶上面对六大门派围剿时的临危不惧,也许是萧峰、虚竹、段誉三人在少室山上面对强敌却坦然结义的意气风发,也许是郭靖与黄蓉在襄阳城外奋力拼杀的慷慨激烈。

又也许,人们想到的是绝迹江湖的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的令狐冲与任盈盈,甚至是自在逍遥、通杀稳赢的韦小宝……

金庸,这个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以"最不入流"的武侠小说杀出一片天地的人,成为了如今国人眼中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就连他自己都说,他这一生太复杂了,有太多的经历和秘密。这样的人,才是不折不扣的"传奇"

显赫家世:忠厚传家,诗书继世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南宋末年,为了避祸,查氏自安徽婺源迁至海宁,从此在这里定居下来,经过元明两代,到清朝时,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望族。

尤其在康雍乾时期,海宁查氏更是人才辈出,曾有"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传奇。这个以书香传家的古老家族,也自此涌现出无数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

如果以金庸本人作为中心,我们大概可以画一张近现代中国传奇人物的小地图:他本人自然不用多说;他的族叔査济民,是中国近代十分有名的爱国工业家,后来与金庸一同迁居香港。

他们二人联合提出的关于推举香港特首的《双查方案》,被纳入了香港的《基本法》之中,足见他们的影响力之大;他的族兄查良铮,即是近代著名的翻译家、诗人穆旦,由他翻译的普希金文集,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著名诗人徐志摩,是金庸的姑表哥,这位少年成名的伟大诗人与金庸年龄差距甚大,但金庸大概并不算喜欢他,还将他写入了自己的小说中。徐志摩早年曾用笔名"云中鹤",金庸将它挪用,作为自己笔下《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之一。

有趣的一点是,金庸笔下的"表哥"似乎都是不太正面的角色,不知是否是他有意为之。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所娶的原配妻子查品珍,是金庸的堂姑姑。

因此,蒋百里算是金庸的堂姑父,而他的女儿蒋英与女婿钱学森,则是金庸的堂姐、堂姐夫了。蒋英是蒋百里的继室所生,虽然他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但两家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

钱学森夫妇前往香港时,金庸多次接待他们;而钱蒋二人也买了一整套金庸小说,对金庸赞赏有加。而台湾著名的言情女作家琼瑶,则是金庸的表外甥女,这层关系虽远,但琼瑶阿姨对此颇为感念,她曾说《还珠格格》中"小燕子"这个角色的灵感来源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金庸。

如此庞大锦绣的家族,为金庸带来了良好的文化积淀。他的祖父与父亲在当地为官,又结识了许多朋友,著名作家茅盾,便是金庸父亲的同学,金庸少年时还曾去拜会过他。

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金庸,对彼时那个刚刚稳定下来的中国有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怀着这样一颗拳拳之心,他由一位作者,逐渐走上了作家的道路。

武侠之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1952年,香港武侠门派太极门与白鹤门发生争执,双方互不服气,约定在澳门举行打擂。此举在香港引起极大轰动,各大报社竞相报道。

当时,身为大公报记者的陈文统受报社要求,为了吸引读者,便以此为蓝本创造了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中国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而陈文统的笔名"梁羽生",也从此被誉为中国新武侠小说的鼻祖。而他的同事查良镛,也在梁羽生的建议下开始了他的武侠小说创作。

1955年,他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文中的陈家洛少年成名、武功盖世,他与霍青桐、香香公主的爱情悲剧凄美动人,而金庸更巧妙地将故事与清朝天地会和康熙的身世之谜结合起来,谱写了一部惊心动魄的武侠群像。

虽然作为金庸的首部小说,其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尚有不够成熟之处,但在当时一经面世,便立刻轰动一时,"金庸"这个名字,很快就变得家喻户晓起来。

随后,金庸以平均一到两年一部作品的极高效率,在报纸上连载了十四部武侠小说,再加上《越女剑》这部中短篇作品,一共合为十五部。1972年,随着小说《鹿鼎记》的结束,金庸正式宣告封笔。

他的十五部作品经过重新润色后整理出版,并自1980年开始改编成影视作品,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风靡全国,漫及全球的华语文化圈。

书迷为他写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十四字藏头对联,用来形容金庸这十四部作品。

而对金庸小说的影响力,有人则给出了更为确切的形容: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没有人不知道金庸的名字。金庸用他的文字,构造了一个存在于所有中华子孙心目中的武侠世界。

人们惯常所说的"武侠四大家"即"金古梁温",实际上各有特点。古龙小说中的侠客,大多孑然一身,只有两三知己,与美人美酒为伴,却始终没有真正的归宿,是一个极度浪漫的世界。

温瑞安笔下的侠客,大多独行于世,面对世间种种险恶离奇,江湖如逆旅,每个人都不过匆匆过客,是一个极度惊险的世界。

而金庸,则擅长将历史融入故事,人物的悲欢离合,都显得无比真实,有温暖,亦有悲情。金庸笔下真正的大侠,不为争名,也不为逐利,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男子汉大丈夫的气节,为了保护民族与百姓。

正如郭靖所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是金庸小说中"武侠精神"的内核。也正因如此,金庸小说唤起了每一个中国人心里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这也是他的作品得以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

溘然长逝: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在国内近几年的数个文学排行榜单中,金庸和他的作品都作为"最有价值/影响力的大师或作品"名列榜上,与鲁迅、沈从文、巴金等大师并肩,甚至一度超过了茅盾。

对于这个排名,民间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种是认为金庸及其所代表的武侠小说只能算是通俗文学中的一个分支,毕竟与主流文学有所差异,难登大雅之堂。

而另一种声音则说,好的文学就是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支持的文学,而金庸小说传递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的是厚重深刻的民族历史,理应被歌颂。

对此,金庸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也只有淡然苦笑。他解释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能被大家喜欢当然很高兴,但茅盾是自己的长辈,自己是不能和长辈们一较高下的。

这种说法也许含有谦虚的成分,但也不难看出金庸对自己的认知清晰且低调,说话做事,已是十足的大家风范。

经过数十年的岁月熏染,金庸小说俨然已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个十分鲜明的符号。而大众对于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热爱,也逐渐催生出一批专门金庸小说的学者。

也许它终究不如四大名著那样深刻,但通过对武侠小说的研究,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对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内心深处的精神核心一窥究竟,对金庸这个人的了解也愈发深入。

许多人曾想为金庸先生著书立传,但金庸本人都一一婉拒了。他说,"我这一生太复杂,经历的事情太多,秘密也太多了,不适合写传了。"

他就是秉持着这样的品性,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有人曾问他,人生应该如何度过?金庸先生微微一笑,说出了那著名的八个字: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2018年10月30日,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金庸去世,享年94岁。他生前的成就已可媲美中国顶级的文坛巨匠,但在封笔之后,他保持了数十年如一日的低调淡然,直至离世。

可以说,他这一生就是上述这八个字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给国人留下了太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以至于在他死后,人们仍在无限的感怀中不断地对他的生平及作品抒发议论,久久不能止歇。

《神雕侠侣》中,程英曾对陆无双说道:"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人生如此,江湖亦如此。金庸的快意恩仇,便是在相逢时尽情欢乐,在别离时潇洒转身的豪迈之情。

每一个爱金庸武侠的人,相信都能从中学到一些人生的意义与道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人生过得精彩、不留遗憾。

逝者长已矣,在对金庸先生怀念的过程中,如果能想起先生所写出的这段话,也许才能真正放下惆怅,怀着对老先生的敬佩与对作品的喜爱之情坦然前行。山高水长,先生早已笑傲江湖;殊途同归,我们终将后会有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