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正文

中国版“星链”,到底有多强?

年轻的婆婆 资讯 2022-07-07 09:44:10 448 0

马斯克的星链,无疑是一款革命性产品——


1.2万颗低轨道卫星,打造出覆盖全球的高速Wi-Fi。星链更大的意义是,开辟了一条新的商业赛道——低轨道小型卫星商用产业。


看到了吗?天上的星链。/unsplash


所谓低轨道,是指高度小于2000公里的卫星轨道。由于距离地面近,低轨道卫星具有低延时、传输速率快的优点。而小型卫星是指质量小于1吨的卫星,由于质量小,制造成本偏低。


星链成功组网之后,这个赛道吸引了全球众多厂商入局,中国版“星链”自然也不会缺席。


这其中,国企是主力军。


据《财经》杂志报道,2016年,央企航天科技集团宣布“鸿雁计划”——到2025年在低轨道部署300颗小卫星。2018年,鸿雁计划的首颗卫星成功发射。



“鸿雁计划”的卫星,甚至具有增强导航的功能。/网易“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航天科工集团则推出了“虹云工程”,计划在低轨道部署156颗小卫星,也在2018年发射了首颗卫星。同样在2018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提出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计划在低轨道部署120颗小卫星,2019年首批两颗小卫星发射成功。


这些计划中,鸿雁计划是为了满足海洋、气象、交通、环保、地质、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监测数据信息传送需求;虹云工程则主要是为飞机、轮船、客货车辆、无人机等交通工具提供定位和通信服务。


民企力量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小米创始人雷军就参与投资了银河航天的“Galaxy计划”,该计划将在低轨道部署650颗小卫星,目前已有7颗卫星在轨运行。


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投资的时空道宇,则在今年6月2日发射了“一箭九星”,全部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接下来,时空道宇还将在三年内发射63颗卫星,以组网为自家汽车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



时空道宇首轨九星示意图。/时空道宇官网


显然,中国这些版本的“星链”和马斯克的并不相同,国家队的项目更接近新基建的定位,为专业领域提供高精度服务;而民企的项目更侧重于汽车导航服务。


其实,汽车导航领域我们已经有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为什么还需要更高精度的导航呢?甚至精度要精确到厘米,对于汽车导航而言,真的有必要吗?


如果只是普通汽车,的确没必要。但科技总是面向未来的,对于汽车而言,最具现实感的未来应用就是自动驾驶。对于自动驾驶而言,定位和导航的精度不仅关乎着运输安全,还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自动驾驶,需要高精度导航。否则,一厘米的差池都可能酿成危险。


再往前看,有朝一日出现飞行汽车,那到时候不仅需要水平面上的导航,还需要进行空间导航定位,早一步做布局,这一天也可能更早到来,届时人们的出行势必会更加方便。


当然,低轨道卫星领域也不是没有困难,这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轨道和频率资源是有限的。


尤其是频率资源,目前中国的机制是,由国家工信部向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申报,如果已被占用,则需和已占用国家协调,等拿到频率资源再向国内分配。



无线频率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


这意味着,这些资源都是先占才有优势,否则之后随着各国厂商入局,相关资源势必会变得更为紧张、更难协调。


目前来看,中国各类“星链”均在组网初期阶段。期待着终有一天,这满天繁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