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正文

另一种支撑的可能

小可爱 生活 2022-04-10 15:36:53 390 0

我从学校毕业刚工作的时候,自己租房住,每次在外面喝酒,都不敢喝多,很怕一个人出意外,万一病倒都没人发现,那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了。

一位年轻的朋友最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他发现自己口腔出血,双腿有对称的瘢痕,赶紧打车到医院看急诊。


很快,他就被收进ICU,因为他的症状被查出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


小伙子是真正的“无牵挂”派,没有恋爱,自己打短工,前几份工作甚至都没有社保。幸运的是,最近一份工作已经做了10个月,公司比较规范,强制给他上了社保。


得知他入院的消息,我才发现他原来这么有“人气”。


在一个本地生活群中,大家讨论如何帮他看病,很快就成立了一个关心他的小群,里面有40多人。


在10分钟内,大家就选定了一个人负责接收捐助,两位和他要好的年轻人在一个众筹平台进行了登记和申请。


当天晚上,大家创下了一个小小的奇迹:在12小时内,就筹到了预期的30万元。


这是他过去“为社会奉献”的结果。这位朋友是一个热心肠的人,经常帮助别人,尤其是在小书店当店长,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现在,是这个社会“回报”他的时候了。很多朋友在转发筹款信息的时候,都写下了大段感人的独白。


我仔细留意过几个主流的看病筹款平台。


要实现自己的筹款目标并不容易,通常是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然后慢慢辐射到周围的朋友。


这种平台的逻辑是,虽然每个人只需捐出一点点,但是如果参与的人足够多,就有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似乎存在这样一个等式:一个人的生命,其实可以“换算”成一个故事,就看这个故事能够打动多少人。


申请文本,除了要保证疾病的真实、讲述家庭缺乏保障外,如果能有一个更动人的故事就会更好。


你必须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才能换来更多人的同情。


这个“生命等式”有点残酷,却也有某种公平性。


一个人投身到公共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最终会收到回报,这不是坏事。


并不意外,在这样的平台上,老师、记者这样的职业,更容易获得陌生人的帮助。


尽管大多数人每天都忙于谋生,也很少关心他人的疾苦,但是每个人内心又都有一杆秤,知道什么是善。


当一个人落到需要众筹看病的时候,境况一定是悲惨的。但是,陌生人对他者伸出援手,却能让人感受到力量。


我参与处理过这位患病朋友的相关事宜,那次参加“会议”的几个人,和他其实都谈不上是“朋友”,有的甚至只见过一面。


有的人投入时间,有的人则奉献自己的专业,最终形成一个松散而又有内在坚固性的共同体。


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构建一个自己生命的支持体系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尽最大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对中产阶层来说,重疾险和其他商业医疗保险,不仅是必须的,也是一种区别“身份”的标志。这种处心积虑的安全感背后,又何尝不是一种焦虑呢?


朋友的经历,让我知道还有另外一种支撑的可能:投身到社会中去,哪怕仅仅是“热爱生命”,就足以在某一刻感染到别人。


我们还是要相信,在自己危难的时候,总会有人伸出援手。


这个结论不是一个思考的终点,而是起点:我们该如何才能配得上陌生人的信任?第一条原则,可能就是要更勇敢一些,向他人敞开怀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