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或将更多次加息,并更早、更快地缩减资产负债表,以应对美国高通胀持续的状况 (视觉中国 供图)

美联储为何激进加息

今年5月4日,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0.75%至1%之间,同时宣布从6月份开始,对规模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渐进式缩表。

这是美联储2000年以来首次以50个基点的力度加息。美联储宣布加息之后,美国股市当天反而大涨了3%左右,原因是很多人将加息解读为靴子落地,但是很显然,投资者低估了美联储加息的真正威力。随后几个交易日,美国股市持续大跌,道琼斯指数创下一年多来新低,纳斯达克更是创下近两年来新低,距离去年年底的高点下跌了三成,已经进入技术性熊市。

今年3月份,美联储实施了过去3年来的第一次加息,正式开启了这一轮加息周期。不过,那一次加息并没有引发太大的市场反应,一是因为当时俄乌冲突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更主要的是,美联储当时加息的力度较轻,只有25个基点,属于常规操作,甚至低于市场预期。今年5月份,美联储开始第二次加息,这一次以50个基点推进,市场迅速感受到了加息带来的压力,股市、汇市、债券市场等引发了连锁反应。

过去20年,美国的历次加息都是以25个基点力度推进,那么,为什么美联储突然要提升加息的强度呢?事实上,在美联储此次加息之前,美国刚刚公布一季度的经济数据,GDP环比萎缩了1.4%,是过去7个季度的最低。虽然GDP增长开始恶化,但是美联储反而提升了加息的强度,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国的通胀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去年年底以来,美国的通胀指数持续爆表,去年12月的CPI首次站上了7%的高位,今年1月份的CPI同比上涨7.5%,创下40年来的新高,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2月和3月份,美国的CPI分别达到了7.9%和8.5%。对于美联储而言,保证经济增长并不是它的首要任务,对抗通货膨胀才是。

事实上,当今年3月份美联储首次开启本轮加息周期时,很多业界人士就呼吁以50个基点的力度加息,但是当时美联储还是采取了相对温和的姿态,只是以25个基点的力度开启加息周期。当通胀指数持续爆表之后,美联储无法继续温和,只能以50个基点的加息力度来对抗通胀,将来的力度甚至还有可能继续提高。

当去年美国的通胀指数开始升温时,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内,很多人都认为美国的通胀只是短期因素,很快就会回落。但事实上,美国以及全球经济局势的复杂多变超过了大多数人的预期,美国自身的经济和疫情发展,以及外部的俄乌冲突等多种因素叠加,最终让美国的通胀走向失控。

4月22日,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超市内,顾客在购买商品。去年年底以来,美国的通胀指数持续爆表

从美国自身因素来看,通胀高企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在去年强劲复苏,但与此同时,疫情导致供应链萎缩,使得供需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缺口,进而引发物价不断上涨。2021年,美国经济高速增长5.7%,创下近40年的最高增长纪录。经济强劲增长,意味着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于相关商品都产生了巨大需求。

但是,供给层面的增长并没能和需求同步,由于疫情等原因的影响,美国的商品供应存在明显短缺。一方面,由于全球疫情持续升级,供应链短缺成为全球性现象,而从美国自身来看,疫情导致大量人口感染,很多关键岗位人手不足。与此同时,美国在疫情期间发放了大量疫情补贴,去年推出了高达数万亿美元的疫情援助计划,虽然客观上帮助了很多有困难的普通民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民众的惰性,很多人由于有补贴垫底,所以并不急于出去找工作,由于劳动力原本就短缺,大量民众主动失业,导致企业招工更加困难。为了招到足够的工作人员,很多企业不得不大幅提高工资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通胀水平。

拜登上任后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此举拉动了经济增长,但也不可避免地抬高了通胀水平。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表明,美国的财政刺激措施使CPI增加了3个百分点。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俄乌冲突在今年2月底爆发,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客观上带动了国际油价、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3月份以来,美国的通胀指数超过8%,主要的推动力就是能源、食品和住房价格上涨。

5月11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4月份的通胀数据,4月份的CPI为8.3%,虽然和上月8.5%的高点略有回落,但仍然高于市场预期,判断美国通胀已经到顶还为时尚早。

由于俄乌冲突短期之内没有结束的迹象,国际市场上的能源和食品等价格还有可能继续上涨,这将给美国的通胀持续施压。而中国的疫情反弹,部分行业停工停产引发供应短缺,也将给美国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很多年以来,中国向美国输入的价廉物美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美国压低了通胀水平,降低了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特朗普对中国发动贸易摩擦以来,对华商品增收的高关税,很大部分都转移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在美国本轮通胀之前,美国还可以承受贸易摩擦带来的成本,但是随着美国通胀越来越严重,贸易摩擦的关税成本问题就不再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问题。

今年3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重新豁免352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5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白宫可能取消特朗普时代实施的部分对华惩罚性关税,甚至完全取消。拜登表示当前在国内的首要任务是降低通胀,对华关税的问题未来几周之内可能会有结果。

美联储的政策目标是将通胀水平降到2%,以目前8.3%的水平来看,美联储实现政策目标还是一个相当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在最近以50个基点的力度加息之后,不排除未来还有更大力度的加息。

最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面对超出预期的通胀,美联储加息的时间有点晚,如果当时对通胀的判断更准确些,应该更早一点加息,并表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让通货膨胀回到2%。在美联储本轮加息之前,鲍威尔一直认为美国的通胀只是短期因素,不会长期持续,现在面对几乎失控的通胀,鲍威尔的态度终于转向了鹰派,认为接下来美联储的两次会议上,再加息50个基点是合适的。

如果美联储接下来两次加息都以50个基点的力度推进,这将打破20多年前的加息纪录。美联储在2000年虽然实施过50个基点的加息,但是其实只以这样的力度加息了一次,1999年至2000年那一轮加息周期,前面5次都是以25个基点的节奏加息,到2000年5月实施了50个基点的加息,这也是那一轮的最后一次加息,终结了美国的互联网泡沫。这一次如果美联储接下来继续按照50个基点的力度加息,将打破2000年那一次的纪录。而且,以当前美国通胀的水平,美联储如果想要实现2%的通胀目标,甚至还有可能以更大的力度加息,比如75个基点甚至100个基点,果真如此的话,这将是美国历史上对抗通胀的超级加息周期,可以和上世纪80年代的反通胀并肩。

今年5月21日,斯里兰卡科伦坡面临能源供应短缺,民众在加油站排长队等待购买液化石油气(视觉中国 供图)

美元升值的连锁反应

美联储强势加息,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催生强势美元。美元持续升值,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剧烈冲击,尤其是很多新兴经济体,虽然看上去经济增速保持较高增长,但其实抗风险的能力很弱。一旦发生流动性风险,这些新兴经济体的外汇市场、股市、楼市都会发生剧烈波动,实体经济也会受到明显拖累。

美元加息之后,对加息反应最快的是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美元快速升值,美元指数已经创下20年新高,美国股市也创下多年来新低。楼市的反应相对滞后,但是加息带来的压力终将显露出来,加息给楼市带来的最直接冲击在于,大幅提高了购房者的利率负担。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月,美国的30年期平均房贷利率为2.65%,今年两次加息之后,美国的30年期房贷平均利率上升到了5.27%,随着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房贷利率还将快速上行。一方面,对于未来打算买房的民众而言,这意味着购房成本越来越高,购房能力明显下降;而即使对于已经买房的民众,房贷利率大幅攀升,也会带来巨大冲击,这意味着每个月的还款支出将大幅增加,严重情况下不排除会出现大量断供,引发又一次房贷危机。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当时美联储加息戳破了房贷泡沫所致。

加息对楼市的冲击不只在于美国,对其他很多国家也会带来影响,因为很多国家的货币政策都是跟随美国,美国加息之后,很多国家就不得不同步甚至提前加息。这就意味着,很多国家的购房者都将面临房贷利率大幅攀升的压力,那些泡沫严重的经济体,就有可能因为加息而引发危机。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时代的财长康纳利曾经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非常直接地指出了美元霸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时至今日,这句话依然成立。

美元之所以在货币政策发生拐点时能爆发全球性冲击,给别国带来的冲击远大于美国自身,就因为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和结算货币,很多国家的货币都以美元为锚。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周期和美国并不一样,当美国需要根据本国经济周期调整货币政策时,比如说需要紧缩货币,但是其他很多国家的经济周期可能需要放松货币,这种周期错位就会给一些新兴经济体带来悲剧。美联储曾经在2018年做过一次测算,美国利率每上涨1%,3年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GDP就会减少0.8%。

1978 年底,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伊朗的石油出口全部中断。伊朗石油的缺口引发了全球第二次石油危机(摄于1979年2月,德黑兰)

这一轮美联储加息会对其他经济体带来怎样的冲击呢?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美国一直保持在零利率区间,而很多新兴经济体的利率相对较高,这就使得很多套利资金流向了相对高息的新兴国家,大量资金涌入之后,短期之内会给这些新兴经济体带来不同程度的繁荣,股市和楼市价格节节走高,反过来又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增长。所以,过去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其实让很多新兴经济体都从中获益,至少在短期之内,从资本市场到实体经济都是一片繁荣景象。但是,这种依靠美元泛滥带来的繁荣,终究会有偿还的一天,随着美联储开始激进加息,对很多新兴经济体而言,就意味着现在要面临还债的日子。

美联储加息之后,美元开始迅速上涨,美元指数已经高达105,创下20年来新高,仅仅在过去一年,美元指数的涨幅就高达17%。随着美元强势升值,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大幅上升,这将导致过去流向世界各地的廉价美元大规模回流美国,重新拥抱美元资产,而那些被抽离资金的新兴经济体,则要面临资产价格大跌,甚至实体经济萎缩的风险。

从历史上来看,美联储的每一次加息周期,几乎都会给新兴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主权债务违约等等,都和美联储加息存在对应关系。从历史上的几次危机,就可以看出美联储加息是怎样对其他国家产生巨大冲击的。

5月19日,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一名货币交易员帮客户兑换美元(视觉中国 供图)

上世纪80年代初,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以强势加息对抗通胀,在成功控制了美国高通胀的同时,也给拉美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在美联储加息之前,当时很多拉美国家一片繁荣,因为在国际大宗商品牛市的大背景下,很多拉美国家通过大规模借债刺激了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美国大幅加息,拉美国家的好日子就此到头,以墨西哥宣布无力偿债开始,在拉美地区掀起了一场经济风暴。

美联储加息给拉美国家带来了两大最直接的冲击:第一,拉美国家的借债成本迅速上升;第二,美元上涨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切断了很多拉美国家的最大财源。所以,拉美地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经济危机,资金外逃、债务违约、货币贬值、通胀、失业率高企、经济萎缩等等。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外部效应,在当时的拉美地区引发了一场“完美”风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联储在格林斯潘的带领下又迎来一轮加息周期,这一次的外部冲击对象主要是亚洲国家。当时的东南亚国家因为出口导向型模式大获成功,不过,由于泰国等很多国家都和美元采取固定汇率制,随着美元升值,这些国家也不得不被动升值,由此导致这些出口型国家竞争力大降。不仅如此,索罗斯狙击泰铢等东南亚货币,也为当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火上浇油。美联储这一轮加息冲击的不仅是东南亚国家,1999年俄罗斯债务违约的导火索也和美联储加息有关。

从这一轮美联储加息来看,已经给很多外部国家带来了冲击。早在美联储真正实施加息之前,为了减轻美联储加息给本国带来本币贬值以及资本外流等压力,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提前加息,主动迎接美联储的挑战。在美联储今年3月份加息之前,全球已经有20多个国家提前加息,美联储正式加息之后,很多和美元挂钩的经济体也在第一时间宣布加息。

这些外部国家主动或被动加息,虽然可以减轻资本外流的压力,但是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利率上升过快,肯定会给这些经济体带来增长压力。尤其是美元这一轮加息周期才刚刚开始,如果后续美联储以更激进的力度实施加息,对很多国家都会带来更大的压力。

不仅经济压力增长,美联储持续加息,对部分跟随美元的经济体而言,还意味着对外汇储备构成了巨大考验。因为美元走强之后,部分国家的货币会显著走弱,对于那些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经济体,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外汇储备来干预汇市,维持和美元的相对汇率。

5月9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下跌,其中道琼斯指数跌1.99%, 标普指数跌3.20%, 纳斯达克指数跌4.29%。图为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人员(视觉中国 供图)

比如我国的香港地区,一直以来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最近美元加息之后,港元开始走弱。按照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设计,当港元汇率触发7.85的水平线,金管局就要卖出美元买入港元。5月12日港元走势就触及了这一水平,香港金管局在时隔3年之后入市干预,大量买入港元维持港元汇率,按照金管局披露的数据,近期干预港元动用了7亿美元。香港拥有较强的外汇储备,外储余额大概是4000多亿美元。即便如此,也并非可以高枕无忧。美联储在2015年那一轮加息周期导致人民币大幅贬值,当时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避免资本大规模外流,我国在短期之内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外储余额从最高的4万亿美元缩水到3万亿美元,3年时间消耗了1万亿美元外储。对于香港等实施联系汇率的经济体而言,这一轮美元升值,对于外汇储备的实力将构成巨大考验。

美联储这一轮加息周期,还将给很多国家带来巨大的通胀压力。主要传导路径在于,很多国家的货币因为美元升值而大幅贬值,这将降低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尤其是在当前国际能源价格高企的背景下,本币大幅贬值,让很多国家的能源成本更加雪上加霜。以往美联储加息时,美元走强通常会引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所以对很多新兴经济体而言,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本币贬值带来的通胀压力。但是这一次和以往不同,因为俄乌冲突等原因,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美元升值的因素无法遏制国际能源价格上涨,所以,对很多国家而言,既要面对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又要面对美元升值带来的本币贬值,通货膨胀压力将会加倍上升,这种压力不仅波及新兴经济体,甚至连发达国家也难以幸免,比如日本。

多年以来,日本都生活在物价紧缩的通缩阴影当中,实现2%的通胀目标对日本几乎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梦想。但是今年以来,日本终于有望实现以往梦寐以求的目标。今年3月份日本的CPI同比增长1.2%,这是2018年10月以来首次超过1%,4月份的CPI有望超过2%。虽然有望实现多年的通胀目标,但这并不是日本想要的结果,原因在于,日本的这一轮通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界因素而被动达到,除了俄乌冲突的因素之外,日元暴跌是日本通胀的重要推手。在美元升值的推动下,日元兑美元暴跌了近三成,是近年贬值幅度仅次于卢布的货币。

日元暴跌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多方面的麻烦,以往日元贬值,会给日本制造业带来更多的竞争力,但是随着近年来日本将大量生产基地向海外转移,日元贬值对制造业的刺激已经大幅降低。相比之下,日元贬值引发物价大涨,让一直生活在通缩之下的日本民众倍感压力,今年4月份,日本政府计划推出6.2万亿日元(约合482亿美元)的补贴计划,减轻民众的通胀压力。如果连多年来处于通缩之中的日本都开始感受到通胀压力,其他国家的通胀压力也就不难想象了。

美联储激进加息,还有可能加重新兴经济体的债务负担,甚至引发严重的债务危机。新冠疫情暴发之后,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很多国家开始大幅增加财政支出。去年年底,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余额达到了90多万亿美元,比疫情暴发之前增加了两成。美联储快速加息,新兴经济体的债务成本会随之提高,那些负债程度较高、自身经济结构不健康的经济体,可能因此诱发债务危机。

5月19日,在经过了30天的宽限期之后,斯里兰卡主权债务正式违约,虽然该国违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身经济问题,但是美联储加息提升了借贷成本,也是压垮该国的最后一根稻草。目前全球还有很多债务结构不合理的国家,随着美联储加息力度持续升级,那些裸泳的经济体将会一个接一个地暴露出来。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 月12 日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经济活动温和扩张,但很多地区经济增长继续受到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限制。图为1 月13 日,两名市民在废弃的汽车上寻找零件(视觉中国 供图)

这一次加息会到怎样的程度?

对全球而言,现在最关注的问题就是,美国这一轮加息会升级到怎样的程度?看看这一次加息和以往有何不同,有助于对美联储这一轮加息的走势做出更清晰的判断。

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轮加息之前,美国一共实施过6次加息周期,如果算上现在最新的这一轮,美联储一共实施了7次加息周期。那么,和过去相比,这一次加息有什么不同呢?

从历史上来看,美联储加息的理由都是为了对抗通货膨胀,而历史上大部分通货膨胀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由于美国经济自身所引发,或是经济过热,或是货币放水过多等等。唯有一次,美国的通胀主要由外部因素诱发,那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那一次通胀。而为了对抗那一轮通胀,美联储在时任主席保罗·沃尔克的带领下,实施了历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加息周期。而现在的这一轮美联储加息,最具对比性的就是80年代的那一轮加息周期,某种程度上,当前的局势可能比80年代更加严重。

1978年底,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伊朗国王被宗教领袖霍梅尼取代,伊朗的石油出口全部中断。伊朗是当时的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石油的缺口引发了全球第二次石油危机,从1979年到1981年初,国际油价从每桶15美元涨到39美元。

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摄于1980 年)

美国当时有三分之二的石油依靠进口,油价暴涨迅速推高了美国的通胀,其通胀指数在1981年超过了13%。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铁腕对抗通胀,最高时将利率提高到两位数,他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反通胀斗士。这一轮通胀和反通胀的行动,让美国经济一度元气大伤,美国GDP在1982年萎缩了近2%。不过,在沃尔克的坚持下,美国最终战胜了通胀,并且为将来美国经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健康的基础,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迎来巅峰时期。

当前美国面临的通胀,比上世纪80年代更加复杂。美国的这一轮通胀创下40年来的新高,仅次于80年代那一次。形成通胀的原因,初期更多还是美国自身的因素,比如疫情期间大规模的资金投放、拜登上任后的基建投资刺激等等,但是从3月份以来,美国通胀开始加速上升,更多则是俄乌冲突所致。80年代那一次通胀,主要是伊朗的外部因素所致,这一次通胀,表面上看也是俄乌两个外部国家的因素,但背后是美国、欧洲主要国家、俄罗斯等全球众多大国的深度博弈,这种局面的复杂性远甚于80年代的第二次石油危机。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国和欧洲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制裁,包括将俄罗斯银行剔除出SWIFT系统,以及冻结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等。而俄罗斯凭借自己在石油和天然气上的资源优势,用不多但是有力的筹码进行反击,要求“不友好”国家必须用卢布支付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费用等。

塞尔维亚能源部长佐拉娜· 米哈伊洛维奇表示,在其他国家供应商的帮助下,政府计划在2023 年将本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度降低40%。图为5 月17 日,塞尔维亚诺维帕扎尔的工人正在搭建天然气管道(视觉中国 供图)

为了打击俄罗斯的资金来源,同时也为了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美国已经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英国计划在今年年底前逐渐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欧盟希望在今年年底减少三分之二的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并在未来10年完全摆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

最大的挑战在于欧盟。欧盟超过40%的天然气、30%的原油供应来自俄罗斯,短期之内很难找到完全替代俄罗斯的能源渠道,如果美英及欧盟等国要在短期之内实现能源“去俄罗斯化”,势必会大幅增加对其他能源渠道的需求,这将进一步引发能源价格大涨,给原本紧张的全球通胀火上浇油。所以,这一轮的全球能源危机,远比上世纪80年代更加复杂,短期之内也更加无解。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几乎以空前绝后的力度抗击通胀,那么这一次,美联储是否还会复制80年代那一轮抗击通胀的决心和力度呢?对美国而言,加息过于激进,也会带来诸多的负面冲击,那么,美国如何权衡加息带来的利弊,将会决定美联储这一轮加息到底会走多远。

美国加息会带来一个强势美元,而强势美元对美国经济会带来各方面的影响,在美国不同的经济周期,对于美元强弱的需求并不相同。从美元的历史走势来看,美元指数涨涨跌跌,虽然很多时候是市场自身的正常走势,但更大程度上,美元何时涨、何时跌,也和美国不同的经济周期有关。有时候,弱势美元更符合美国利益,有时候,强势美元更符合美国利益。如果强势美元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好处多于弊端,美国将乐见美元升值,反之,美国将会出手控制美元升值。那么现阶段,美国是更需要一个强势美元还是弱势美元呢?

5月19日,乌克兰敖德萨的志愿者为来自乌克兰其他地区的难民提供帮助

对美国而言,加息带来最直接的负面效应,就是增加了本国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今年一季度,美国的GDP已经出现了环比1.4%的负增长,持续加息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压力。

不过,对美国而言,当通胀创下40年的新高之后,如果不及时压制通胀,会给经济带来更大的麻烦。美国上世纪80年代治理通胀,其GDP一度出现年度负增长,但是在成功压制了通胀之后,美国在80年代的里根时期迎来历史上的黄金年代。所以,如果现在的美联储参照80年代的经验和教训,完全有可能以更激进的加息来对抗通胀,通过短期经济下滑的代价,为未来的经济换取更加健康的成长空间。也就是说,激进加息虽然会给美国经济带来短期痛苦,但是会赢得更多的长期好处。

另外,美国激进加息,短期之内带给美国经济的也并非都是痛苦,也有很现实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减轻美国的通胀压力,而这是美国当前经济最需要的。美元加息之后,美元大幅升值,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美国的进口成本。美国是全球最大进口国,2021年美国的进口额为2.8万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了21%,去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创下了1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美元大幅升值之后,将有助于减轻美国的进口成本,这既包括降低能源成本,也能减轻个人消费者的生活成本。所以,美联储加息对通胀的影响,能够同时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产生效果。

美国这一轮加息周期,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需求来看,都需要美国采取更大尺度的加息力度。从外部因素来看,导致美国通胀的外部因素超出了美国自身的掌控,如果不强力加息,美国的通胀压力很可能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而从美国内部因素来看,无论是从短期对抗通胀的需求,还是从为经济赢得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来看,美国采取大尺度加息,对美国经济都是利大于弊。美国这一轮加息,注定将是一轮不平凡的加息周期,无论对美国还是全球经济,都会带来深远影响。

日元贬值引发物价大涨,让一直生活在通缩之下的日本民众倍感压力。今年4 月份,日本政府计划推出6.2 万亿日元的补贴计划,减轻民众的通胀压力(摄于5月18日,东京)

中国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美国持续加息,短期之内对中国最直接可见的影响,就是人民币贬值。

从美联储今年3月份首次加息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经历了一次快速贬值,仅仅两个多月时间,贬值幅度就达到了7%左右。如果美联储继续激进加息,人民币还将面临更大的贬值压力。

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背景下,中国由于自身稳增长的压力,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中美货币政策的一紧一松,更加放大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欧美很多国家都处于零利率区间,人民币属于高息资产,对全球投资者都有较高的吸引力。但是现在,这种趋势开始逆转,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上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相对下降。投资市场对这种变动趋势做出了非常敏感的反应,今年4月份,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了罕见的倒挂,美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同寻常地高于中国。这种现象的潜台词就是,很多投资者开始认为,在美元加息而中国降息的背景下,美元资产的吸引力明显上升了。

近期的市场数据也显示出,在美元加息、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境外投资者已经开始减持人民币债券。今年2月份以来,境外投资者连续3个月减持人民币债券,减持额度分别为800亿元、1125亿元和1085亿元,3个月累计减持约3000亿元。这种现象显示出在美元加息的冲击下,中国已经开始面临资金外流的压力。

4月13 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自动导引车运送货物(张进刚 摄/ 视觉中国 供图)

人民币贬值虽然可以增加中国出口的竞争力,但同时也会引发资本外流,给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都带来冲击,同时,在当前国际能源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人民币贬值还会增加能源进口的成本,提高国内的通胀水平。所以,对中国经济而言,在美元强势加息而中国货币宽松的背景下,需要避免人民币过快贬值带来的冲击。

当前中美货币政策的分化和2015年比较类似。美联储上一次加息周期是2015年底到2018年底,这一轮加息周期中,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从0.25%上调到2.5%,而中国从2014年底到2015年,连续实施了6次降息。那一次货币政策的分化就已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2015年,由于中国降息而美国加息,人民币出现快速贬值,到2016年底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几乎破7。人民币贬值还引发了大规模的资本外流,我国的外汇储备出现快速缩水。2014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在高峰时期一度接近4万亿美元,但是随后两年外汇储备缩水超过两成,到2017年初的时候,我国的外汇储备一度跌破了3万亿美元大关。

从股市来看,A股市场在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迎来一轮牛市,主要得益于当时货币政策宽松,大量杠杆资金涌入股市,但是这一轮牛市好景不长,2015年下半年开始迎来惨烈的股灾,一直到2018年底,上证指数从5200点跌到了2500点。A股的那一轮下跌,和美国加息周期基本同步。

这一轮美国加息的力度远甚于2015年那一次,因此,带来中国经济的冲击绝不容忽视。除了资本外流、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之外,美国这一轮加息周期,还有可能诱发部分中国企业的债务危机,尤其是债务负担较高的房地产企业。

5 月9 日,江苏宿迁东磁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赶制出口产品(许昌亮 摄/ 视觉中国 供图)

前些年,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调控之下,我国全面收紧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股市、银行信贷以及信托等等,都对房地产企业设置了重重红线。在国内融资渠道紧缩之后,很多房地产企业开始转向美国市场,奔赴海外发债,美元债成为房地产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国内房企在过去几年借的美元债,在今年将迎来还债的高峰期,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到期的美元债分别高达500多亿美元和400多亿美元,远远高于过去几年。

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去年就已经有十多家中资房地产企业出现了美元债违约,今年房地产市场继续下行,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4%。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9.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2.2%。房地产销量大幅下降,让很多高负债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遭遇极大考验,和去年相比,房地产企业违约的风险更大。

对国内房地产企业而言,美元加息带来的冲击在于:首先是提高了发债的成本,很多房企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方式来维持现金流,但是美元加息之后,发债的成本将快速上升;不仅如此,对于今年大量到期的美元债,房企在偿还债务时,也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成本,因为美元大幅升值之后,比以往变得越来越贵。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今年可能才是真正的违约高潮。最近,融创宣布无力支付已经到期的2950万美元债利息,已经构成了实质性违约。未来一段时间,还有三笔7500万美元利息的美元债将度过宽限期,融创表示“预期不会支付”,这就意味着,短期之内,融创违约的利息将超过1亿美元。

在中国的地产界,融创一直给人以“不缺钱”的形象,当年万达陷入流动性危机时,都是融创出手接盘。国内两大不缺钱的房企恒大和融创先后陷入危机,也可以看出当前房地产企业的真实现状。而随着美元进一步升值,国内房企还将面临更大的债务风险。

如果房地产企业大量违约,对于中国实体经济也会带来影响。当前中国开始重新刺激房地产市场,5月15日,央行宣布下调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这是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放松潮中,象征意味最浓,力度也最大的一次刺激,预示着当前经济增长压力面前,房地产再度被赋予了重要的期待。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引擎,首先需要房地产企业能够积极投资,今年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同比下降2.7%,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对于很多房地产企业而言,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解决现金流断裂的问题,在美元加息加剧了债务违约风险的背景下,估计很多房企很难有余力再大规模投资。

考虑到美联储加息给中国带来外汇贬值、资本外流、股市动荡以及房企融资压力上升等潜在冲击,在美联储这一轮加息周期中,中国需要尽量避免将这些加息带来的潜在风险变成现实,这就要求中国的货币政策不能过于宽松。从全球其他国家来看,为了应对美联储加息的冲击,很多国家甚至主动提前加息。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货币政策的走向还是应该以国内经济需求为主,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国更需要一个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但与此同时,在满足国内稳增长需求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又必须考虑到美联储加息的冲击,所以,这无疑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提出了考验。

今年4月中旬,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向市场释放了5000亿元资金,虽然是一次放松货币的操作,但是力度明显有所收敛,因为在此之前,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力度基本上都是50个基点,甚至100个基点,去年12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资金高达1.2万亿元。

4月份以来,国内的经济数据出现加速疲软的迹象,PMI指数持续低于50%的荣枯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负增长11%,新增贷款和社融规模出现断崖式下降,可以说,从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经济再度迎来了最具挑战性的时刻。

和一个月之前相比,中国的货币政策力度开始明显加大。5月20日,央行宣布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5个基点,从历史上来看,我国5年期LPR的利率调整大多以5个基点或10个基点的力度调整,这一次以15个基点的利率降息,可以看出管理层稳增长的决心。

不过,在美联储以50个基点的大力度加息的同时,我国开始以15个基点的大力度降息,中美货币政策的错位程度越来越高,由此也意味着带来的冲突可能越来越激烈。如何能够合理刺激国内经济增长,同时又不因此诱发美联储加息带来的潜在冲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两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