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性正文

BE美学,越虐越美丽?

小可爱 女性 2022-06-07 12:55:55 474 0

“编剧到后面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了吧。”


韩剧《二十五,二十一》大结局播出后,一位豆瓣网友如是回复名为“说说我觉得结局合理的原因吧”的小组讨论。留言还说,编剧只是在虐待笔下的人物以满足她狭隘阴暗的内心,塑造狗屁不通的所谓“青春遗憾”。


《二十五,二十一》剧照。


截至记者发稿,这条留言在472条回应里点赞数排在第二位。点赞数居首的留言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称对编剧的逻辑“真的很不解”。


几乎一夜之间,此类评价把本剧的豆瓣评分从9.1分拽到了8.2分,如今仅剩8.0分。


想当初,《二十五,二十一》端的是“韩剧又出神作”的架子;现如今,它只用50多天就从天上掉回人间,比男女主关系破裂所用的半年还少了100多天。


“神陨”是如何发生的?有人说,因为突然“BE”太荒唐;也有人说,编剧背叛了人物,把过去的美好撕得稀巴烂……



韩剧《二十五,二十一》开播之初,因为治愈轻松的内容深受观众的喜爱。/电视剧《二十五,二十一》剧照


在发出这些沉痛评论的网友当中,不乏所谓“BE美学”的爱好者,他们并非看不得结局不好的人物关系或故事,反而格外追捧虐心人设和虐恋情节。


悲剧关乎人类根本,


是世界的底色


何为“BE”和“BE美学”?


“BE”是英文“bad ending”(不好的、坏的、悲伤的结局)的缩写,对应“HE”即“happy ending”(好的、圆满的、快乐的结局)。“BE美学”可以解释为一种因勾起了观众的“意难平”,而比HE更让人念念不忘的美。



亚里士多德从哲学和文艺的角度对“美学”做了阐释。/《诗学》亚里士多德著


至于“美学”,其概念始于公元前300多年。在它尚未被专属名词定义的情况下,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诗学》从哲学和文艺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和阐释。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在名为“Aesthetica”的著作中指出,思想是灵魂认识力量的结果,对于理解知识的特性至关重要。在定义所谓“灵魂的低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美学”产生了。


在这里,鲍姆嘉通已跳脱艺术范畴,站在人类感知及认知基本原理的角度分析美学。从此,美学(aesthetics)作为一门科学被正式命名。



观众们面对电视剧里的各种bad ending,内心绝望。/图源网络


显然,“BE美学”这个网络流行语难以企及真正意义上的美学的高度。然而必须承认,它确乎是一个被影视爱好者广泛讨论,且值得关注的流行现象。


在百度,搜索“BE美学”能找到约3100万个结果;在哔哩哔哩,热度最高的包含该意象的视频点击量将近225万次……究竟是什么促使网友们热烈讨论,并为其制作文、图、视频内容?当真是因为BE比HE更有魅力吗?


部分观众笼统地将BE看作悲剧,将HE看作喜剧。但实际上,悲剧和喜剧不能单纯靠“E”(结局)来定义。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电影版海报。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写到,虽不确定悲剧和喜剧究竟为哪个文明首创,但可以肯定的是,戏剧是一种更大、更高的艺术形式,“自从悲剧和喜剧出现以后,嘲讽诗人成了喜剧作者,而写英雄史诗的诗人成了悲剧作者”。


编剧宋方金表示:“《诗学》主要是讲悲剧的,至今对影视作品乃至整体的人类叙事美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媒介是语言,各种悦耳之音分布在剧的各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并凭借激发怜悯与恐惧来净化情感。


悲剧和喜剧在形式上都是模仿,但在媒介、对象和模仿形式三方面彼此不同。此外,两者的不同也体现在“喜剧倾向于表现比实际上坏的人,悲剧则倾向于表现比实际上好的人”。


尽管本身不是悲剧爱好者,在创作中也以喜剧元素居多,但宋方金明确表示:“悲剧关乎人类根本,是世界的底色。”在他看来,悲剧的“悲”更多是“严肃”的意思,“这需要创作者有多元的文化视野、广博的知识构成、沉潜的认识视角、端庄的叙事态度,以此发掘出人生、人性、社会或生活的真相”。


BE美学风行,


本质上是悲剧的胜利



莎士比亚喜剧《驯悍记》电影版海报。


悲伤、悲情都只是悲剧的表象。宋方金认为,悲剧性体现的难点在于观察世界的深度,因为观察得浅了,容易写成“悲伤剧”“悲情剧”。


可见BE美学绝无跟悲剧画等号的可能,它至多是一种珍视并追求遗憾的审美,以观众的唏嘘和泪水作为养分,生长于这个节奏轻快的互联网时代。


不过,美学和学术讨论或许有标准,而审美没有。


正如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所言,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尽管悲剧和BE美学之间存在巨大鸿沟,但人们从中获得快感的原理是相同的。


奥地利画家席勒(Schiele)认为,悲剧之悲,不是现实生活中有强迫压力的悲,而是以悲来反衬道德。观众是自由人,以自由的心怀欣赏着由悲通达道德的艺术力量,并由此获得审美快感。



《周生如故》剧照。


于是,《周生如故》《叛逆者》《风起洛阳》《与君初相识》等没有圆满结局的影视剧赚足了观众的眼泪,BE美学之风甚至冲破了影视的藩篱,勾起二次元爱好者、体育爱好者等群体的“意难平”与创作欲。


宋方金说:“拥有悲剧视野的作品和拥有悲剧视野的观众,加深了人跟人、人跟世界之间的联系。悲剧让人类更团结和更互相理解。”这样看来,悲剧更受影视爱好者与评论家推崇,BE美学蔚然成风也就并不奇怪了。



《叛逆者》剧照。


在豆瓣电影排行榜上,排名前十位的影片要么是彻头彻尾的悲剧,要么带有鲜明的悲剧色彩;单看排名最高的国产(或合拍)电影,排名前五位的八成是悲剧,其中分类为喜剧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也带有悲剧的底色。


虽然豆瓣没有为剧集设立排行榜,但不乏影视爱好者自发统计的高分剧集清单,悲剧作品或具有悲剧性的作品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87版《红楼梦》剧照。


宋方金表示,“交织着家族悲剧和青春悲剧”的1987年版《红楼梦》,以及“表现知识分子悲剧性和婚姻悲剧性”的《围城》,都是“悲剧性表现得非常优秀的国产剧”。电视剧《潜伏》的悲剧性也极具代表性,“它集伟大的牺牲、无私的奉献、爱情的失败与集体的胜利于一体,所失和所得并肩而立”。


“悲剧性往往需要在文学性之中被栽植,然后繁衍为影像。”宋方金指出,上述作品的载体都是文学——先有小说,后有剧,拥有如此深刻的悲剧性的原创电视剧比较少见,而《大明王朝1566》是其中杰出的表现出悲剧深刻性的代表作品。


同样的情形也见于豆瓣电影排行榜上,文学改编剧本在排名前二十名的影片里占比极大。此外,也有许多取材于真实事件的影片表现出色,如改变了当代电影史走向的《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剧照 。


你采你的BE之花,


我寻我的悲剧之根


宋方金注意到,剧集的悲剧性近年来不再表现为深刻,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现象美学”,或者也可以称之为“观众审美学”。BE美学可以看作该趋势的一个集中体现。


BE美学爱好者乐于用BE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或红极一时或影响深远的国产剧。他们也将自认为同类的作品进行纵向与横向对比,构建起一个贯穿古今中外的包容而清高的美学新世界。


这些作品犹如娇弱的花朵,被BE美学爱好者果断收割、嫁接与移栽。




在网友的再发现与再创作中,“仙侠天花板”《仙剑奇侠传》与后起之秀《与君初相识》争起了“BE美学天花板”的头衔。/电视剧《仙剑奇侠转》剧照&电视剧《与君初相识》剧照


经过他们的再发现、再剖析与再创作,宫斗剧《甄嬛传》里的配角成为BE美学表情包的主角;“仙侠天花板”《仙剑奇侠传》与后起之秀《与君初相识》争起了“BE美学天花板”的头衔;四大名著里的人物跟活在当下的明星都成了BE美学视频的主人公……


最终形成的景象,正如宋方金所说的,悲剧性不再是根的形态,而是蹿升为花朵。但悲剧终究是“寻根的艺术”,“采花易,寻根难”,欣赏悲剧是人类灵魂深处的本能,创作悲剧却是一项专业性极强、难以简要说明的严肃工作。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剧照。


宋方金亦强调,悲情、虐心、苦情都不是悲剧性。


仅仅具备并标榜这些元素的作品,既谈不上有悲剧性,也不属于悲剧范畴。它们及其二次创作作品“最多可以说是悲剧性的衍生品”,它们所代表的现象更是“一种创作和美学的倒退,一种创作上的腐败”。


“真正的悲剧和悲剧性会催唤出观众深沉的情感,而这些衍生品最多只能刺激出观众廉价的眼泪。”宋方金说。


95后的小陈是一位资深的仙侠爱好者,从小说到剧集,这一类别下的作品她几乎都有涉猎。在她看来,“虐”是它们共有的最大特点。即使男女主拥有HE或整部剧的大结局调性圆满,但它们被讨论、记住的点主要仍是其中的悲情元素。



电视剧《东宫》剧照。


小陈曾在网上看到一句话:“真正好的悲剧是所有事情都是合逻辑的,所有人都是正常的,甚至是善良的,但事情仍然无可挽回地缓缓滑向溃败。没有赢家,没有幸存者。”


那么,应如何在确保情节自然、不突兀的情况下,尽可能将BE线索极致化?


“这是一个专业的剧作技巧,”宋方金说,“要想将BE线索做到极致化,必须在人物关系上下功夫。人物关系极致化了,其他方面才有极致化的可能。”



韩剧《二十五,二十一》因为结尾毫无逻辑的强行BE,导致其口碑大幅下跌。/电视剧《二十五二十一》剧照


BE美学的流行促使创作者思考,也让市场看到了机会。如今,它已经成为一种市场的手段、一个影视宣传团队屡试不爽的营销噱头。


哪怕对该现象及其背后的成因不完全赞同,但宋方金还是对BE美学的未来走向作出了推断:BE美学如果能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深刻和严肃,那么它将对我们审视社会现象和我们的心理状况有所帮助。


他同时强调,这一切的前提是将悲剧性定为严肃的美学手法,而不是一种跟观众做强联系的市场手法。


“喜剧和悲剧是我们通向观众的两条路。喜剧高歌猛进,而悲剧总是不动声色。但是在悲剧那儿,有我们人生的根本答案。希望有更多的创作者在这条路上探索,给观众启迪与治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