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正文

拿kindle盖泡面,他们听了都心痛

年轻的婆婆 生活 2022-07-07 09:45:03 485 0

在大面积缺货数月之后,欲语还休的“Kindle大撤退”,终于在近日一锤定音。


如无意外,到明年6月30日,Kindle就将全面停止在华电子书业务,届时用户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下载曾经买过的电子书。


有不少网友感叹,连Kindle都成了时代的眼泪,这下真的只能盖泡面了。


“阅读神器”终究成了“泡面神器”。/程迟供图


但其实,唏嘘归唏嘘,这件事对我们读书与否,可能还真没有想象中大。且不说群雄并起的电纸书市场有的是替代品,纸质书的阅读量其实也比电子书要更高。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2021年人均阅读纸质书4.76本、电子书3.3本,人均每天读书时间则为21.05分钟。


我们怀念Kindle,但其实已经不太依赖它。



出门旅行或许更愿意携带一本口袋书。/Unsplash


更何况,就当下而言,我们离201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全民阅读”目标,仍然有些任重道远。但真正重要的问题,已经不在习惯消费电纸书设备的城市青年身上——同样一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1年城镇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58本,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则为3.76本。


这样的差距,在青少年身上更加明显。


人人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但读书这么一件小事,在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巨大的鸿沟。



多读点书,追上同龄人


上初中时,王荣第一次走出家乡柳林乡,闯进了山另一边的县城。


柳林乡坐落在秦岭大巴山区的湖北十堰市竹山县,群山环抱、交通闭塞、产业单一。在这样的环境下,年轻人即便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巨大的憧憬,但没有充足的想象力,撕开被贫瘠大山包围的未来。


和很多好奇心旺盛的小孩一样,1978年出生的王荣从小就爱读书,但那时候乡里连个书店都没有,只有父亲单位的报纸期刊可以“解馋”。



过去,父辈们往往通过阅读报纸期刊来了解这个世界。/Unsplash


大学毕业之后,王荣选择回母校教书。作为少数考上大学的幸运儿,在图书馆度过了四年的王荣深知,阅读并不只是一份难得的精神陪伴,更是让乡村孩子和城市同龄人站上同一起跑线的重要一步。


只是,这个没有图书馆和书店的地方,像天地间一个渺小的井口,天然地困住孩子们向远方眺望的双眼。为此,王荣和丈夫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买书,用愚公移山的办法,“搬”开孩子们眼前的峰峦。


在另一座湖北城市恩施,钟亚琼看着在阅读课上两眼放光的孩子们,总会想起曾在这里求学的自己。去年,拼多多“为你读书”公益行动捐赠了一批名著。借此机会,钟亚琼决定在每周二下午办一堂阅读课,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


钟亚琼读书的时候,这样的阅读课根本无法想象,即便到了今天,在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教育资源不足的乡村地区,乡村儿童的阅读量仍然不足。


2018年,亚马逊中国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过一份《乡村儿童阅读报告》。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课外读物不足10本,36%的儿童一年只读了不到3本课外书;超过71%的乡村家庭藏书不足10本。



乡村儿童阅读,是我国全民阅读中的薄弱环节。/视觉中国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认为,“全民阅读不从青少年做起的话,就只是一场‘成年人的游戏 ’”。


如今,城市家庭对下一代的阅读教育可谓不遗余力。而得益于国家在教育上的重视和“为你读书”等公益项目的帮助,很多乡村学校也已经缓解了“无书可读”的燃眉之急。


但如果无法一一厘清乡村青少年面临的阅读困境,全民阅读很容易变成一场“城里人的游戏”。



这条曲折的起跑线,需要陪跑员


原本,在彼此千差万别的成长环境中,阅读所能带来的知识和眼界,大概算得上城乡孩子间最公平的起跑线。


2020年,湖南省高考第四名的留守女孩钟芳蓉,因为选择北大考古系而引发热议。很多人对此大惑不解,以赚钱为目的度量女孩的选择。殊不知,女孩在长久的阅读中早已立志追随考古学家樊锦诗先生的脚步。



钟芳蓉曾坦言自己热爱考古是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微博@央视一套


事实上,“成长环境”本身的参差多态,仍然是一种难以计较公平、全方位体现在生活中的差距,这种撇开周遭杂音觅得人生航向的幸运儿,实在还太少。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许道小学校长刘永勤,对此感受尤深。他说:“人人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事实上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孩子眼界狭小,几乎没有看见过外面的世界,不善言语,羞赧胆小。这里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平面的。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许道小学就要尽力多让孩子读书,这样可以给孩子打开外面世界的窗,让孩子们充实,让孩子们高贵,让孩子们优秀。尽管他们长大后可能依然粗缯大布,但他们腹有诗书。这就是我们坚持阅读的动力。”


钟亚琼的学生宋维,曾在阅读课上大胆发言,有模有样地分析《西游记》原著和电视剧的不同。这个喜欢读书的聪慧男孩有些早熟,他希望考上大学,读更多的书,然后回来建设家乡,像钟老师一样教书育人。


如果学业顺利,宋维这个单纯的梦想不难实现。但他知道,这一切的前提是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并免掉学费。不然,宋维也只能和父辈一样外出打工,赚钱供妹妹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村儿童阅读报告》的调查中,超过九成的乡村家庭都认可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像宋维家这样的乡村多子女家庭比例高达78.73%——受限于家庭经济水平,这些家长购买图书最看重的是价格,而非城市儿童家长看重的图书主题、内容、质量、装帧以及设计等因素。



乡村儿童家庭在图书资源上的投入和购买力远低于城市儿童家庭。/Unsplash


而对于数量庞大的乡村留守儿童来说,即便能得到课外书的精神滋养,家庭教育和监管的空白同样是个问题。


今年初,“新华视点”记者在湖南、山西、河南等部分农村地区展开的调研显示,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对手机游戏和短视频的沉迷愈演愈烈。


在采访中,冀南地区的一个留守女孩就直言,自己喜欢刷轻松搞笑的短视频,妹妹则喜欢玩手机游戏,因为“班上的同学都在玩,不玩的话跟同学没法交流”。



为你读书,让少数变成多数


还在河溪小学读书时,老校长曾对钟亚琼说:“永远呆在这个山里,一辈子有什么意义?”


后来,这个曾发誓要走出大山的姑娘,和王荣一样对自己食言了。在钟亚琼看来,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被改变的不应该只有她自己。


阅读可以改变命运,但在家庭教育和师资都捉襟见肘的乡村学校,引导孩子们学会读书、浇灌那颗植入心中的知识种子,同样重要。


为此,在过去一年多,拼多多带着“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持续走进中国最偏远的高原、山区、乡村,告诉山里的孩子们:读书不仅是一种精神食粮,更是以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鼓励孩子们要“多多读书”,因为读书“总有答案”。



“为你读书”公益行动,致力于让更多孩子在阅读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视觉中国


如果说,捐书是连接城乡的纽带,读书则是弥平阅读鸿沟的灵魂。在“为你读书”的公益行动中,除了传统的捐书环节外,拼多多还增加了场景化的知识传播过程。


去年5月,受“为你读书”公益项目邀请,鲁迅文学奖得主雷平阳现身云南大理州洱源县一所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阅读课。


在这所条件艰苦的学校,雷平阳分享了自己小时候吃不饱的贫困经历,鼓励孩子们和他一样将读书当做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阅读的支撑下走向更大的世界。


11月,儿童作家刘芳芳在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讲课。这个曾拿半个馒头跟小伙伴交换一本书的农村女孩,鼓励聋哑学校的孩子们多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的思想有厚度,让人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一年之后,拼多多“为你读书”公益行动来到广东凤凰山,拼多多为广东省潮州市上荣中心学校捐赠了2000多册新书,还购置书架、重置图书馆。青年诗人杜绿绿则带领孩子们学习现代诗,写下自己眼中的春天。


在许道小学,诗人、当代艺术家坚春天讲的则是一堂关于诗歌的课,向孩子们讲述诗是什么,以及人为什么要写诗。



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孩子能用简单的笔体写下不简单的诗歌。/视觉中国


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也许有人又会问,穷孩子为什么要写诗,买菜也用不着。


就像作为一个留守儿童的钟芳蓉,会因为选择理想而非“钱途”惹来非议,下一个想要获得鲁迅文学奖的穷人家孩子,大概也逃不过周遭的审视。


但人生而自由,即便身在大山,乡村孩子也可以有太多比金钱、权力、地位更可贵的追求。更何况,无论打工还是读书,下一代都已经不太需要面对吃饱穿暖问题的考验。


孩子们所需要的,是撇开周遭的杂音,找到人生的航向。


正如许道小学校长刘永勤所言:“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当他遭受不如意、受到不公正、对自己没信心的时候,或许种子会长成像活动现场的大松树一样,为他遮蔽出一片阴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