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娱乐正文

顶流太多了,内娱最缺邵逸凡

年轻的婆婆 娱乐 2022-07-07 10:30:43 486 0

邵逸凡有两个身份:1、《非诚勿扰》里的精英女嘉宾;2、热搜视频里的龙套女演员。


前者的她,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职于普华永道,因为自信大方被网友称为现实版的唐晶,男嘉宾相继为她“亮灯”,差点破了节目组记录。


上《非诚勿扰》,受欢迎的邵逸凡被称为当期“台花”。/微博截图


后者的她,辞职进入演艺圈,结果遇到疫情收入骤减,为同样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群演打抱不平。


很多人不理解,一个藤校毕业、又在“四大”拥有丰厚收入的精英女性,为何选择转行去“跑龙套”。


但她却很笃定——当下的生活就是自己最想要的。


01


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关于自己从“精英”到“龙套”的转行故事,邵逸凡从不避讳,反而极其坦诚。


对于邵逸凡而言,转行前的人生就像爬山。大部分时间她都是优胜者,但也常因为落后而惶恐不已。


从小她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一直是全校数一数二。


高考失利,她从第一志愿滑落到第三志愿,以高出本地同学100分的成绩进入了天津师大英语系。


毕业后,因为出色的英语水平,她成了新东方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随后她跳槽去了西门子,这家外企很器重她,老板虽然想把她一直留在公司,但还是没忍住鼓励她去深造:你离咨询公司,就差一个名牌大学的学历。


于是她毅然申请留学,并很快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


托福听力和阅读都是满分,到了宾大,她却常常听不懂老师和同学在说什么。


因为是教育学专业的社会学方向,课上常常会讨论社会政策和现象。很多晦涩生僻的单词,对她而言闻所未闻。


曾经引以为傲的英语能力,在这里连听课都保证不了。


其他中国同学,要么从中学就在美国读书,要么一路读的就是外国语学校。


从起跑线开始的差别,拉开了令人绝望的距离。


回国后,她如愿进入了四大,过上了曾经梦寐以求“西装革履”的生活。



邵逸凡坦言:在“四大”工作时,我可以“眼睛都不眨”地买下逛街时看到的钢琴,而现在已经“四年都没买过衣服了”。


但很快,宾大的痛苦回忆再次重演,她常常跟不上进度,不得不忙碌到凌晨两三点。


同事们不是麻省理工的高材生,就是清北复交的MBA,连实习生都是北大光华的高考状元。


所有人都在高速运转,日以继夜地加班是常事。


少见的休息时间,精英同事们也会选择财经新闻或搭建数学模型预测股市,她却只想补觉。


竞争激烈的末位淘汰制,让她常年处在高度紧绷的状态。


两年后,邵逸凡选择了离开。


回顾做咨询的经历,她发现同事们的成就感来源于完成了一个大项目,或者替客户解决了某个问题。而自己最大的成就,是搞了两次特别成功的合唱。



年会上,她组织了一次三四十人的合唱,把歌词改成调侃公司和老板的内容。表演时同事们从头笑到尾,合伙人还特意跑去和邵逸凡握手,夸她太厉害了。


她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就像爬山一样,有些人就要爬到山顶,但我看着山顶已经不想上去了。


我就想要在半山腰盖房子放羊,或者换一座山爬一爬。


人的想法、欲望和喜欢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


不能因为别人推崇,就去做自己内心并不想要的事情。”



02


自得其乐的“脚腕子演员”


《安家》里,邵逸凡饰演了中介公司的员工小张,虽然这个角色属于“反派”,出镜的次数也不多,但还是给不少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右一是邵逸凡。/ 微博截图


《你是我的荣耀》里,她演的是一个女研究员,喜欢主角杨洋,戏份依旧不多,却用暗恋这件小事,让观众瞬间入戏。



《你是我的荣耀》中,邵逸凡扮演暗恋杨洋的女研究员。 / 微博截图


尽管32集的电视剧只出现了两分钟,但能在如此知名的剧里和一线演员对戏,在竞争激烈的演艺圈已然算不错。


不同于基础的龙套演员,如今的邵逸凡可以算是走上了正轨。


这是她努力了4年的结果。


从四大辞职后,邵逸凡对于未来并没有很清晰的想法。她只是想找一个与文艺相关的工作,努力养活自己,实在不行再找别的工作。


为了进入演艺圈,她花了20块钱进入了几个群演的通告群。前三个月都在试镜,没获得任何机会。


她只能想办法做各种兼职来维持生活:辅导面试简历、教英语、当双语主持、钢琴陪练、蹦床模特……


某品牌为了显示摄像机自动对焦功能的强大,需要模特蹦到最高点时摆一个动作,还要注意动作的优雅美观。


为了获得这个机会,邵逸凡还提前去公园练了一段时间的蹦床,提升体力。



尽管辛苦,她却告诉自己,以前工作的时候还要花钱去蹦床,现在蹦床还可以赚钱,也算是种进步。


就这样,她的勤奋和靠谱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机会也逐渐多了起来。


转行路上的另一个难关,是说服父母。


因为怕父母担心,换工作的事,邵逸凡瞒了父母两年。


两年间,没有工作的她,每次回家都要带着电脑,继续装出很忙的样子。


更难的是,早已进行消费断崖式降级的她,为了不让父母看出自己缺钱,还要在他们面前维持过往的消费习惯。


有一次,出于关心,妈妈非要看着她买火车票。她的心一边在滴血,一边不得不买了商务座。


直到工作走上正轨,邵逸凡才和父母和盘托出从“四大”离职的事,没想到妈妈说:“反正都是要做演艺方面的事情的,晚做不如早做。”


父母的包容和尊重,给了她更多坚持下去的底气。


演艺事业走上正轨后,有一次她和前同事一起去迪士尼玩,同事下了过山车一边头晕想吐,一边还在回客户信息。她回忆起过去,自己也是这样,走哪里都要背一个笔记本。


如果说人生就是取舍,她对当下的选择很知足。


“有人跟我说,觉得我之前积累了那么多,牺牲了好可惜。


我不觉得自己在牺牲,每个选择都是我当下最想做的事,做的时候我也没有求什么回报,因为本身去做了就有一种赚到了的感觉。”


03


谁说一定要当主演?


其实,邵逸凡从小就很喜欢唱歌跳舞这些文艺活动,却从来没想过走这条路。


但不走这条路,也不妨碍她喜欢。


填志愿时她选择天津师大,是因为那个学校有钢琴双学位。她一直很喜欢弹钢琴。


后来,她成了学校第一个、大概也是唯一一个钢琴双学位毕业的人。


在宾大读书时压力一直很大,但一有休息时间,她就要搞艺术。


当时美国特别流行无伴奏合唱“阿卡贝拉”,于是邵逸凡也搞了一个合唱团,还在毕业前开了两场音乐会。



音乐会开完以后,有团员感谢她:每个人在这个学校学业压力都很大,但合唱团帮我缓解了很多抑郁情绪。


和在四大一样,邵逸凡认为那个合唱团是自己在宾大最有成就感的事。“而且这件事最好的部分是,我做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


如果说文艺是她曾经不敢选择的“热爱”,那么这些年来的试错,反而帮助她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谁说之前那些“试错”没有意义呢?


在演艺圈,没有作品的新人很难获得机会。因为拍戏是集体作业,一个人没表现好,几百个人就要跟着返工。所以副导演一般不会让新人和明星对戏。


而邵逸凡正因为学过德语,得到了第一个好机会。


当时,陆毅和袁泉出演的献礼剧《风再起时》需要一个会德语的人演德语翻译。而邵逸凡是唯一一个会德语的。


剧组不敢用新人,但怎么找也找不到第二个会德语的。最后一刻,副导演决定破例一回。


有了这个大制作的作品片段,邵逸凡的面试顺利了很多,也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或许,就像培根说的,“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我们学过的知识、走过的路,永远不会浪费。


邵逸凡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她说:以前做一件事是因为必须要做好,现在做一件事情是因为自己喜欢,反而比以前更能坚持了。


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享受当下,这样就很好。


“我现在愿意捡起那些小时候想学,但因为怕自己学不好而没有去做的事情。



《百炼成钢》中的邵逸凡。/ 微博截图


我跳舞跳不成一个舞蹈家,但是我也愿意去练习。


我去当演员,可能一辈子都在跑龙套,当不了主演,也不可能大红大紫,但我还是想去表演。


有这么一些事情,我可以不求回报还愿意去做、还想做、还能做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幸福。”


这就是属于邵逸凡的独特魅力:当过“年薪百万”的咨询精英,也转行跑过龙套……蹚过名利场,却仍有一颗难得的赤子之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