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正文

年轻人开始了对养老的漫长学习

年轻的婆婆 读书 2022-07-07 10:44:09 491 0

直到2022年春节后,肖琪把80多岁的母亲接到北京生活,她才意识到,养老真没自己以为的那么简单。


养老,没那么简单。/图·pexels


把母亲从包头接到北京,肖琪考虑的是,一方面北京的医疗条件比较好,看病、检查方便;另一方面她也想多陪陪母亲。


这是她大学毕业后,头一次与母亲长时间相处。


肖琪和丈夫专门腾出一间房,希望母亲在北京生活得舒服自在。“母亲想帮忙收拾屋子,我让她坐着休息;她想帮做饭,我说让她好好享受;她说要洗碗,我指挥老公去洗……”


一个月后,肖琪发现母亲在北京生活得一点儿都不自在,再加上讲方言、听力下降,母亲在小区交不到新朋友,出门散步又怕走丢。肖琪担心母亲住得不舒服,母亲害怕给小两口添麻烦。



肖琪的母亲并不适应城市的生活。/图·pexels


肖琪和母亲拧巴且拘谨地生活了两个多月,直到医院体检结果显示母亲身体并无大碍后,母亲坚决要回老家。


在和母亲一起生活的这段时间里,肖琪意识到母亲每个月2000多元的养老金,在老家维持日常生活是足够的,但前提是不能生大病,没有家庭变故。母亲之所以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在于她有3个孩子,可以随时贴补她的生活。在某些时候,“养儿防老”的观念至少在父母这一代人中依然是老有所依的保障之一。


但是肖琪和丈夫没有孩子。她开始思考,自己在未来的养老生活中该如何应对风险。



如何体面地养老呢?/图·pexels


很多天天喊着35岁实现财富自由、梦想提前退休的年轻人,和肖琪一样,都是在直面父母养老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当下谈论的养老问题,与自己的未来息息相关。


为了退休后继续体面地生活,他们除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也会选择买房、存钱、购买商业保险、学习理财知识,甚至有人从20多岁就开始筹划开一家养老院。


“我老了以后,


能去什么样的养老院?”


“前几天,我妈听说要涨养老金,便打电话问我有没有算过自己老了可以拿多少养老金。”肖琪工作快21年了,从包头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换了五六家公司,由于各地社保的情况都不太一样,她好像无法计算自己退休后能拿到多少养老金。



现在养老院成为老人养老的一大趋势。/电视剧《八零九零》


关于养老模式,肖琪想过旅居生活,6年前她在北海买了一套房,想着退休后在小城市生活更安逸。但因为疫情,她已经三年没去住过了。以前她也是想着让母亲去北海养老,但实际状况是,他们不放心母亲一个人过去,又都还在工作,房子也就一直空置。


肖琪的母亲在尝试和儿女一起生活,但发现并不自在后,决定住进老家一家公立养老院——收费适中,有医疗设施,也有老朋友。但是肖琪并不希望母亲去养老院,毕竟居住环境和饮食方式都不能和家里比。她想在老家大哥家的小区帮母亲租套电梯房,再找位钟点工,但是每次谈到细节就无法继续。对于母亲的养老问题,肖琪提出的解决方案显得很无力。



2021年5月13日,广州一家高端养老院。/图·阿灿


去过母亲的养老院后,肖琪开始担心自己老了之后能去什么样的养老院。她告诉自己,还是要多存些钱。


“‘养儿防老’还是算了,


未来我们不靠孩子”


34岁的李茜,与丈夫育有2个女儿,夫妻俩是公务员。


“相比养老的压力,我更担心自己生病。”李茜说,小女儿出生后,她和老公第一时间买了重疾险和意外险。“以我对父母的观察,我觉得他们随着年纪的增长,花钱最多的地方就是治病。”一年下来,李茜一家四口人的商业保费共计3万元。



《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显示,59.5%的人担心退休后会出现“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26.3%高收入群体对于“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有较大的担忧。/图源网络


2020年,腾讯理财通联合清华大学、腾讯金融科技智库及腾讯金融研究院共同发布的《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显示,59.5%的人担心退休后会出现“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26.3%高收入群体对于“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有较大的担忧。有了孩子之后,李茜通过各种方式降低自己的风险,也希望未来孩子们不用为了赡养他们而感到压力大。


李茜和丈夫基本没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并不指望孩子们做什么来养老。李茜说,相比物质需求,他们会更渴望情感需求。“老了之后,我更希望能经常见到女儿,想她们的时候能打个电话跟我聊聊,可以周末带着她的孩子来逗我乐乐。”李茜说。



相比于物质需求,部分群体更加在乎养老的情感需求。/图·pexels


至于会不会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李茜表示,等孩子再大一点,应该会和老公一起购买。他们之前了解过商业年金险,一方面是价格贵,加上孩子们的教育成本高,就放弃了。


做了8年保险代理人的惠瑞,发现近年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惠瑞表示,尤其是95后,他们购买保险首先会考虑的是养老储蓄,也会更看重复利的收益。各人情况不同,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养老准备方案或许并不存在,但攒多点钱肯定没错。


5月25日,中欧基金同多家权威媒体联合发布《中国居民“新养老主义”洞察报告》,报告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希望在健康的前提下,能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接近八成受访者认为需要至少100万元的积蓄,才能过上理想的养老生活。



养老观念在逐渐改变。/图·pexels


随着养老场景的变换、养老观念的改变,在豆瓣,关于养老、退休的小组讨论很多,有人在纠结回家陪父母还是留在大城市发展;有人考虑给父母报海南或者云南的康养;也有人提出旅居共享民宿,早早开始规划抱团养老的生活等。尽管养老衍生出来的问题远比想象的要复杂许多,但是年轻人还是希望自己未来的养老生活能尽可能地浪漫一些。


“与其把养老交给别人,


不如自己开一家养老院”


除了存钱,找到一家居住体验舒适的养老院同样重要,肖琪不同意母亲去养老院养老的主要原因是养老院的基础设施陈旧、管理制度苛刻、居住环境嘈杂等。即便如此,许多养老院一床难求、护理员严重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



谁都说不好未来养老会是什么样,但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好,早准备肯定比晚准备强。/图·视觉中国


几年前,小回因为生病第一次拨打120,被医护人员抬上救护车后,她联想到自己老了之后的场景。在她看来,既然年轻一代已经走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为什么不再彻底一点,选择抱团养老?


25岁的小回想尝试经营一家单身者养老院,为此她在今年2月专门去海南的一家养老院,做了一个月义工,顺便学习民营养老院的运营模式。


小回做义工的养老院里有100多位老人,大部分老人失能失智。小回的工作是帮养老院拍素材,采访员工,记录他们的工作日常。有时候,小回也会帮忙给老人喂饭、陪老人聊天。


在养老院,小回观察到了老年人的生存现状,也认识了很多年轻的护理员。来之前,她看到过护理员虐待老人的新闻,但是当她真正在养老院生活、工作时,她也被老人吐过口水,亲眼见过护理员被老人打得红了眼睛。有天晚上,她带着老人的家属来到临终房,因为第一次直面死亡而崩溃大哭。这些感同身受的体验,对她而言,是教育和思考无法替代的。


2019年,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现状和需求专题调研报告》显示,18—29岁养老护理人员仅占6.5%,投身养老产业的毕业生流失率非常大。但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90后参与到养老产业中,他们正在以护理员、医护人员、管理者的身份,以全新的养老理念,试图打破传统养老方式中的矛盾关系,打造新的养老模式。或者说,这些投身于养老事业的年轻人,也在这场实验性模式的探索中寻找更适合他们的养老方式。


在养老院生活了一个月后,小回开始重新思考养老院经营者的责任与压力。自己如果运营一家养老院,要承担起老人生命的责任,要尽全力留住护理人员,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找到维持机构正常运营的方式。


小回说:“如果生命是场旅行,我见识到了这趟旅程临近终点的样子。”她更坚定了要实现成为单身者养老院院长的梦想,接下来,她将继续选址,继续学习经验,努力攒钱,然后开一家单身者养老院,至少可以和朋友一起抱团养老。



我们在讨论老龄化时,总是存在过度问题化或特殊化的倾向,养老公共资金和人力资源的不足是全球性问题。/图·pexels


我们在讨论老龄化时,总是存在过度问题化或特殊化的倾向,养老公共资金和人力资源的不足是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完善的养老保险体制、更灵活的退休机制,也需要不断发展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与保障体系。


而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乃至加入养老产业,这代人未来的养老生活或许能变得更为丰富多样——老了也可以生活得丰富而浪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