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正文

一个大藏家串起晚清广州文化圈一角

年轻的婆婆 读书 2022-07-07 10:56:06 396 0

何瑗玉,广东肇庆高要人,字蘧庵,号莲身居士。工刻印、善画梅、精鉴藏、擅诗词,“文人”是他很重要的社会角色,与清末著名文人潘飞声、徐三庚、宫昱等交好。



《锦标图》手卷 王振鹏 (元) 水墨绢本 引首:31.5×74 cm 画心:31.5×185 cm 题跋:31.5×118.5 cm


何瑗玉(清)递藏


图源:北京保利拍卖


“文人”之外,他还是经营得法的成功商人。晚清之广州,经济地位为新开埠的香港、上海所逐渐取代。处于时局变动中的何瑗玉,心中不愿仅做一个安坐书斋,工于篆刻、收藏的休闲文人。他的经历,是我们理解晚清广州文化圈的一个线索。谨以此文抛砖引玉!


01


潘飞声


我想和你做朋友


你却想招我为东床快婿


潘飞声为清末广东著名文人,出身显赫,曾游历多地,得名家指点,工诗善文与刻印,善画梅花,精鉴别书画,极负才气。他与何瑗玉交往密切,在多本著作中可见何瑗玉的身影。据他记载,何瑗玉居住在省城城西十八甫柳桥古道。



《兰亭砚斋日记》 潘飞声 收藏印王贵忱印 24×13.5cm 共44页


这两册手稿本除了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外,书法艺术水平也很高。


图源:广东精诚所至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他的《兰亭砚斋日记》也有提到他与何氏父子的交往。潘氏十七岁到其家中饮宴,受其赞赏,先后两次欲招为东床快婿。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的一幅《梅花扇面》(1894 年),上款即是潘飞声,应属何氏晚年绘赠潘飞声的画作之一,为两人交往之重要证物。



《梅花扇面》何瑗玉 1894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在山泉诗话》里,潘飞声称:“何丈素负奇气,曾游吴、越、齐、燕,登泰华、天目、天台、雁宕,工刻印,画梅,精鉴别书画。前年方欲趋访话罗浮之胜,不意作古人矣。今嗣大肃、大令服阕入都,过香海晤余,出赠墨梅折叠,何丈绝笔也。所著南北游记,书画所见录十余卷,尚未刊行。”这段小传,将何瑗玉的生平、爱好以及过人之处皆概括其中。



《墨梅》 何瑗玉 1877年 水墨纸本 80×34cm


由潘飞声《在山泉诗话》刊行的时间推断,何瑗玉的卒年当在 1914 年以前。一幅由广东晚清人物肖像画家谭周士所绘的《何瑗玉道服抱琴图》,为了解何瑗玉的生平提供了一些线索。



《何瑗玉道服抱琴图》 谭周士 1880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画像中,何瑗玉身着儒衣汉服作古人装束盘腿而坐,右手抚琴,左手按膝。徐三庚的题款:“蘧庵老弟四十岁像。光绪庚辰二月廿五日,谭周士写,上虞徐三庚题。”由此可知,这是何瑗玉四十岁时的绘像,作于光绪六年,即 1880 年。何氏有“生于庚子”(1840 年)一印存世。印章与画像可相互印证其生年当为 1840 年。



何瑗玉藏刘起制竹雕甪端摆件 清早期 高27cm 款识:刘起制,何瑗玉


图源: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另一位朋友宫昱有题:“平生山水癖,入画爱唐装。寥寥弦外音,此中有太古。”可知,何瑗玉以道服示人,是特意为之,并且他还是一个琴人,因此特意携琴画像。


02


徐三庚


欣赏你,就给你题画


徐三庚(1826—1890),字辛谷,号褎海,浙江上虞人,为晚清著名篆刻家。何瑗玉曾拜其门下学治印。二人的交往,至少可追至 1874 年,二人是年同游杭州飞来峰。



“飞泉洞主” 白文长方印 1880年


1879—1880 年,徐三庚南来广东,寓东莞可园。可园主人张嘉谟、张崇光父子也是徐氏弟子,师生几人得以相聚。徐三庚在此期间,不仅为何瑗玉题自画像,还为其设色《梅花图》(1879 年,广州艺术博物院藏)题字。在何瑗玉自刻的“飞泉洞主”一印,徐三庚还有跋“蘧庵自制此印,深得汉人浑穆之趣,志此以佩”,可见对何氏赞赏有加。



《梅花》 何瑗玉 1879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03


宫昱


世界上的另一个“何瑗玉”


宫昱,字玉甫,玉父,清代道光至同治间人,江苏泰州人,世家出身,为晚清大收藏家,精于鉴赏,收藏历代名家书画极富。何瑗玉精鉴别书画,又曾游历吴、越、齐、燕等地,趣味与宫氏极为相投。


宫昱和徐三庚都曾为何瑗玉题画,这两人不仅是其交游的表现,更是其生平志趣的反映。



《茶花翠鸟》 陆治 纸本镜心 16×45cm 宫本昂、宫昱旧藏。


图源:北京匡时


04


收藏来源广泛


不忘本土收藏


何瑗玉编有《书画所见录》十余卷,可惜并无刊行。近年拍卖会出现的何氏旧藏有元方从义《山静日长图轴》(张学良递藏)、明沈周《雪中访友图轴》(吴湖帆递藏)等。



《雪中访友图》沈周(明)


图源:画游记


他筑有“元四家画楼”,现藏南京博物院、元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即曾为其收藏。这幅画作,在清代经山西画家宋葆淳带入广东收藏界。



黄公望画像


图源:网络


叶氏以八百两购入。及至民国,王季迁有记:“1947年在上海,《富春大岭图》的讨价是六千美金,可是,在市场上六个月没人买,因为有人说这幅画可能是假的。结果给庞莱臣买去。”


这幅作品,黄公望并没有用其擅长的披麻皴,而是用浓淡墨勾勒山石轮廓,再以淡墨皴染,因此屡起真伪争议,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断为真迹精品。画作递藏清晰,由宋葆淳至叶梦龙,再至何昆玉、何瑗玉兄弟,最后流出广东,至严震道、庞莱臣,经庞氏后人入藏南京博物院。



《富春大岭图》 黄公望 南京博物院藏


元四家以外,元人方从义也为清代广东藏家所钟爱。方从义《山静日长图轴》(又名《涵虚太清图》)有清代福建画家李威的题跋:今岁叶友云谷自农曹请假归粤,力乞倪画并此轴,以压归装,余亦因与云谷契分之深,友谊之厚,免从割爱。噫余年七十有三矣,后人非深嗜此,对此能复几何!今得所归,即先君有知,亦无憾矣!聊述数行于画旁,他日云谷每出而县之斋中,瞪目叫绝间,当有呼之欲出者在也。凤冈李威。



《山静日长图轴》方从义 何瑗玉旧藏 现藏于私人


由此可知,方从义画作从李威家族递藏至叶梦龙,由叶梦龙带回广东。而由藏印可知,之后递藏潘仕成、何瑗玉,民国时流出广东,为张学良所收藏。何氏所藏的两种元画,均是叶梦龙、潘仕成之旧藏。可见,尽管何氏兄弟足迹半天下,其收藏来源多样,但对本地收藏,尤其是重要的藏品相当重视。


05


因为热爱收藏


干脆经营古董店


何瑗玉是何昆玉的弟弟,二人出身富户,不仅爱好收藏,还以此为业,在广州经营古董店。一套有潘宝璜(1853—1892)笔记的《听颿楼书画录》,在韩荣光、潘正炜旧藏《宋李嵩击毬图卷》一目下,记有“藏何昆玉骨董店”。


叶恭绰因何昆玉等常将画跋与画分割重装,以求一画几卖之行为,对“粤中何昆玉之流” 语出不屑。仅是喜好金石书画之雅人,断不会参与真画分割拆卖之事,当是古董商之所为。



《兰花图》 叶恭绰 25cm×25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叶恭绰,20世纪书画家与政治活动家,为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首任院长


梁基永先生认为,何氏昆仲两兄弟长期为行商潘家、伍家等鉴定藏品和编印书籍,借着这个便利,也存了不少古书画和古印。实际的情况极可能是何氏昆仲经营古董店的同时,还为潘、伍等大藏家掌眼,并为之提供书画藏品。


清人王翚画、恽寿平题的《枯木竹石图轴》,何瑗玉有一段关于他与潘家关系的题跋,他写道 :此王画恽题,真为双绝,吴侬评画称石谷为古今画圣,以其摹唐摹宋皆能各立一格,古今画家所未逮也,持论如此至为高绝。此图为潘健庵兄旧藏,欲余授其鉴画之诀,因举此为赠贶我厚矣,赏玩久之,正如朱子所云 :姫嫱环珥之餙,车马旌旗之列,五鼎方丈之食,不□易其乐。□(戊?)午春,高要蘧盦何瑗玉喜而题记。



《枯木竹石图轴》 王翚画、恽寿平题


画上钤有数枚藏印,包括何瑗玉的“蘧盦得宝”“蘧盦”“瑗玉私印”“蘧盦十年精力所聚”“曾藏何蘧盦处”等,以及潘仕成后人潘延龄的“南城潘季子延龄号健庵珍藏书画之印”“潘延龄印”。可见,画作递藏海山仙馆及何瑗玉。而何瑗玉得此藏画较早,有钤印“蘧盦十年精力所聚”。王翚、恽寿平为清初六家之二,二人画、题合作当属难得。


何氏从潘家手中得到此画,是报答其“欲余授其鉴画之诀”。潘仕成也是粤中收藏大家,其后人对何氏推崇至此,并厚赠宝物,可见何氏的鉴别能力极得到时人认可。


06


参与晚清端砚开采


光绪十五年(1889 年),石匠梁念忠等打算在本年秋冬开坑,以作贡品,招致本地乡绅的极力反对。为此,两广总督张之洞亲自乘坐火轮巡视羚羊峡、砚坑及沿江堤围,裁定端砚开采之地极为偏僻,与乡民申诉的风水、围基等均无关联,因此不得以风水等为名禁止开采,端砚采石场因此得以重新开采。



陆俨少款刻山水图云纹端砚 近代 高:2.5cm 长:16.2cm 宽:16cm


图源: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作为对地方的补偿,张之洞还重新规定:采出石料分作十二股,官三股,全行裁免,严饬查禁。原定十二股,今改为绅商各半,共作十成,绅得其五,商得其五。绅得之五成,拨充端溪书院经费,加给膏奖。商得之五成,凡采砚之股东及匠人津贴、匠头津贴,均在其内。也就是说,为了顺利开采砚石,将原来开坑官府所得的三成全行裁免,全部所得绅、商各半。绅得之半,拨充端溪书院经费。而商人将承担采石人工的支出以及出资股东、工匠的分红。



张燕昌刻龙纹端砚 清 直径19cm


图源:北京世纪文博拍卖有限公司


这一章程的具体落实就是,承包商何氏兄弟出银2000两承包端砚开采。这2000两,即是开坑所得中属于绅(地方)的五成收入,用作端溪书院经费。由此不仅可一窥何氏的财力,同时还可一窥何氏昆仲在左右官府、平衡地方势力的高明手腕。自两广总督卢坤 1834 年得石三百余方封坑后,至此已有五十多年未曾有合法地开坑采石,尽管暗地里的私采屡禁不绝,但仍然可以想见当时端砚石料之名贵,以及何氏昆仲从中获利之丰厚。



“文选楼藏”款梅石图端砚 清中期


图源:中国嘉德


无论是古董店还是晚清端砚的开采,均可见二人的运营手腕。有意思的是,何瑗玉在其肖像画里写道:“江湖留滞无青眼,身后桓谭傥属谁。”以“身后桓谭”自誉,显然自视甚高。然而“江湖留滞无青眼”,语出怀才不遇之慨,因此他称“自誉其实自嘲也”。


无独有偶,他的老师徐三庚,为他题写的两种对联,“学问无穷造到老时学到老,年华有限得开怀时且开怀”以及“多一事不如省一事,退一步即是进一步”,无一不是开解他。


图片|北京保利拍卖、广东精诚所至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画游记、北京世纪文博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嘉德、本刊资料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